2018年秋超越学科界限的认知基础考评机制

From MIT Technology Roadmapping
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

计分规则


计分规则概述


本次评分由四个部分组成,依次为:

  • 学科分析报告的制作(30%~40%);
  • wiki和git的贡献度(45%~55%);
  • 内容责任圈(10%~20%);
  • 全班/跨课程的协作(0~5%);

其中全班/跨课程协作为加分项。
各个模块的占分比例应在上述区间内,但具体数值为多少请同学们自行讨论,在第二周的团队学习报告中给出本组的观点,并阐明理由。我们会统计各个同学的建议。
期中展示之后,同学们对这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,我们会再组织大家进行一次评分标准的修订,使课程的评分标准更加合理化。
提出同学们自己满意的、合理的评分标准是各位同学的权利,希望大家珍惜,并在标准确立后认真遵守。若同学们均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上传评分标准建议,则由顾老师与助教制定标准。
最后,希望同学们能取得好成绩!



评分标准共分为三个部分:页面检查、个人学习报告以及团队贡献常规检查(额外加分项)

个人报告评分标准

  • 个人主页满足模板要求(包含信息、格式)
  • 个人主页链接到姓名词条
  • 个人主页的分级管理
  • 建立个人学习报告页面
  • 按时完成学习报告(一堂课结束后一周内)
  • 个人学习报告链接到个人主页指定位置
  • 个人学习报告满足模板要求(包括关键词、文本、参考文献)
  • 学习报告包含词条引用

额外加分项

  • 是否有自建词条
  • 自建词条是否符合规范(包括参考文献、词条引用)
  • 是否参与编辑公共词条
  • 是否参与问答区讨论

期中展示

  • 完成知识体系图并进行可视化

期末报告

  • 形成体系完备的数字化出版物